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期次:第1235期    作者:管理学院 邹佳星 强薇 刘严   查看:368




  中国矿业大学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1970年至1982年搬至三汇镇办学,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校史中记载:“建校的时候是盛夏,刚到建校工地时,教职员工住的都是竹席棚,喝的是河沟水,走的是泥石道”。如今,矿大搬迁后的三汇坝校址已经历了38年的风吹雨打,曾经的操场已被房屋树木覆盖,曾经北门刻有“四川矿业学院”的木牌早已不见踪影。38年的时光抹去了矿大人曾经的痕迹,抹不去的是矿大老一辈教师艰苦奋斗的精神。岁月虽让须发染霜,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矿大精神依然在老一辈教师身上闪烁。其中,张三芝老师便是老一辈教师中的典型代表。
  张三芝老师于1961年考入北京矿业学院,1967年离开北京到秦皇岛煤炭管理学校工作,两三年后调回位于四川华蓥山脚下的三汇坝四川矿业学院,之后便一直随着矿大南征北战,风风雨雨到如今。“我赶上了一段轰轰烈烈建校劳动大军的生活,当时,教职工住工棚、吃食堂,忍受着冬天寒冷、夏天酷热的恶劣气候,精神十足地坚守在勘探测绘、采矿取石、建筑设计、物资采购、仓储保管等不同的战斗岗位上。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任务,大家从不抱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建校办学,报效祖国神圣的教育事业……”张老师说起这些往事,神情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段热火朝天、众志成城、艰苦卓绝的战天斗地的时光。
  张三芝老师于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54年的党龄。作为一名党员,张老师始终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忠于党,跟党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顺势迅速发展,专业门类多,规模大,需要每一位教职工勇于承担新任务。1985年张老师参与组建劳动经济专业,接着又担任外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和党支部书记,之后又组建了经济法专业,在这期间讲授工业经济、经济法、市场营销等课程,还担负着带领年轻教师编教材、搞科研、写论文等多项任务。面对着专业的转换、工作岗位的变动以及教书科研任务的多变,张老师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每逢遇到这样那样的严峻挑战和考验时,我就会想到初心不能忘,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支撑自己,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适应科技兴国兴省兴县的需要,1989年9月,张三芝老师由学校推荐,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徐州市铜山县担任科技副县长一职。面对学校的重托,铜山县人民“科技兴县”的期盼,张老师深感绠短汲深,恐负重托,因此夙兴夜寐,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凭着专业优势和当教师的优势,在那里大干了两年,张老师向学校党委、向省委领导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受到了铜山县人民的肯定和赞誉,荣获了“江苏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的称号。1991年底,张老师又被授命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的职务,任职的六年期间,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受到了全体党员和教职工的拥护和爱戴。每当提及这些过往,能从张老师那熠熠生辉的眼睛中,感受到张老师对生活以及工作的认真,这份认真不含一丝杂念,纯粹出自于张老师心底对事业的热爱。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从青丝墨墨到鬓发苍苍,张三芝老师为教书育人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她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