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斗数十载,只留初心再期冀

期次:第1235期    作者:化工学院 石亚凡李瑞卿   查看:294




  他高瞻远瞩,提出的煤炭脱硫问题一度成为选煤技术研究的主战场;他博学多才,指导的学生涉及浮选柱、过滤脱水、重介分选、离心脱水、电化学等选煤选矿的多个领域;他刻苦钻研、专心学术,曾获得两个国家级奖项。
  他就是矿物浮选领域资深专家欧泽深教授。

 

    心怀讲台

    在中国一穷二白的时代,一切技术从零开始,当时的人们或许还在为生计发愁,而欧泽深老师却默默把自己留学所收获的全部传授给建设祖国的好男儿们,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
  留学苏联,一朝回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欧老师把他深厚扎实的知识积淀,悉数洒在了那三尺讲台。即使在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被称为苏修门徒的欧老师曾遭遇了诸多磨难,但一切都没有击垮欧老师的教学梦,他愈加认真严谨地对待每一门专业课程。他耐心细致,为了讲对每一个专业词汇,他常常翻阅好几本字典,中文、英文、俄语等几种语言,一遍遍核查自己所讲的内容,力求将最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最开始只能教授一门俄语课,到后来教授复杂的专业课,不断推敲专业词汇、探索总结教学经验的背后,是欧老师对学术的严谨执着、对教学的无限热忱和对学生的无限关爱。对待教学,欧老师一丝不苟。对待科研,欧老师更是不畏艰苦,攻坚克难、乐此不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懂,欧老师敢于创新,重新编写教材,因材施教,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矿大学子。

 

    心牵学校

    欧老师还记得为同学们讲解知识难点时的酣畅淋漓,也记得学校搬迁至华蓥山重新盖起校舍时的热血满怀,更是见证了矿大一百一十周年的盛大庆典,他与矿大始终紧密相连。欧老师始终关心着矿大,退休后他还时常关注着学校的发展。这所有百十年历史的高校承载了他的青春,也见证了他一步步从一个学生成长到今天的选煤领域的专家。
  欧老师把党的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一生的信念,退休后的他仍然会回到学校,作报告、参加论坛,与青年学生进行交流。他说青年人是明天的希望,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是国家强大的基石,而矿大的学子们也正承载着祖国的希冀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每每与欧老师交谈,他都会提起在四川三汇坝重新盖起校舍的那段历史,再多的文字和话语也难以言说那时的艰辛。四十五度高温的炎炎夏日,没有一个人退缩,他们在荒凉的华蓥山下,自制炸药,自制水泥,一砖一瓦,盖起了新学校。
  从齐心协力建造校园,到投身专业建设,直至退休依然心系学校发展,欧老师将他这辈子都奉献给了矿大,奉献给了国家的煤炭行业。老一辈人虽青春不在,可他们的所作所为依旧激励着下一代青年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不断成长,不负重望。

 

    心系祖国

    退休前,欧老师曾豪迈地说:“如果我能年轻十岁,我就能踏踏实实地为祖国再干上十年。”退休后的他也并没有真正地闲下来,而是前往全国各地的选煤厂走访考察,近至淮北、山东,远至黑龙江、山西、宁夏、新疆等地。他时刻关注着国家能源行业的发展,不曾有丝毫懈怠。
  以科研为追求,迎难而上、勇攀高峰;以报国为本分,立足实践、孜孜不倦;以贡献为志向,克己奉公、不辱使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数十载的砥砺奋斗,正是深深的矿大情、朴素的报国意,支撑着欧泽深教授俯下身来严谨治学,沉下心来深耕科研。
  毛主席在1957年前去莫斯科大学探访中国留学生的时候说:“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经济的强盛,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都寄托在你们的身上。”七十年前的祖国百废待兴,七十年后的祖国令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七十年里,一代又一代像欧泽深老师这样默默无闻扎根大地的工作者,撑起了今天的中国脊梁。
  相信新一辈矿大学子,能秉承老一辈矿大人的希冀,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矿大精神发扬光大,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青年人,努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属于青年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