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高考高分学霸来我矿!

    看,高考高分学霸来我矿!———记2019级新生李杨、史瑞研、陈奕呈   随着2019级的新生步入校园,矿大,这所百年名校,再一次充满了青春与活力。其中,更有一批新生,他们背负着高中的荣誉而来,以高分的姿态进入矿大。   心存寄望,学而有方   “我想留在江苏。”当问到李杨为何选择矿大时,李杨坦率地说。   李杨来自江苏省淮安中学,从小在江苏长大的他,今年以385分考入我校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和他交谈的过程中,他的语气中有着对江苏强烈的自豪感。江苏省内可供选择的学校很多,李杨唯独看中了矿大。李杨最感兴趣的专业是电气类,而矿大在电气专业的卓越成果让他为之倾心,家人也很支持他的决定。最终,李杨如愿以偿进入了矿大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高考取得高分的背后,是李杨独特的学习方法,“保持专注,勤学好问”。李杨不喜欢闷着头学习,他更多地保留自己的专注力,专注于课堂听讲。题是刷不完的,书是看不尽的,高效率的听课比埋头刷题看书要重要得多。   “不懂就问”在李杨看来同样重要。虽然没有担任班干,但李杨是去办公室最勤的那个人,向老师提问是他课间做的最多的事。老师时常会给他更高的要求,问完一道语法题,附赠一篇新概念课文背诵,但李杨仍乐此不疲。高中时的李杨对老师“又爱又恨”,跟老师很亲近,却又不想受老师束缚。现在回过头看,李杨对老师更多的是感谢与尊敬。   高考结束后的李杨,也开始着手培养自己的其他能力。这个暑假期间,李杨前往匡威工厂店兼职,学习处理不同于书本的、纷繁复杂的事务,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面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他说,要把自己专注高效、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继续发扬下去,紧抓学习,未来继续深造,在矿大这片学术的沃土上不断成长,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志在矿大,三年不负来自河北衡水的史瑞研,在高考战区摸爬滚打、历经磨练,今年以615分、全省10666的排名顺利“上岸”,成功踏入矿大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史瑞研说,选择矿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姐姐曾经就读于这里。作为2013级英语专业的学生,史瑞研的姐姐是一个标准的“矿大人”:做事严谨认真、严格要求自己。平日受姐姐影响的史瑞研逐渐对矿大越来越感兴趣,也因为姐姐的激励而不断成长。通过进一步了解,矿大这所历史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吸引着他,让他对这里产生难以舍弃的迷恋,并把这里作为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这里的每一条新闻、每一次成绩和每一则推文,都让他欣喜不已,也让他一次次坚定走进矿大的决心。   高中时期,为了实现理想,他从最初的懒散到高三时的认真规划、奋起直追,忍受住了高中的压力,也熬过了高三的疲惫,终于迎来了人生的新篇章。史瑞研在高中时课业成绩十分优秀,多次考试取得年级第一。不仅如此,他也获得过不少荣誉:化学奥林匹克初赛三等奖、全国中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竞赛一等奖、英语口语省级竞赛一等奖等等。而他却并不看重这些荣誉,他坦言,这些成绩背后的努力与付出已经忘记了,这些荣誉只不过是激励自己迈向下一次成功的垫脚石。   在交谈中他提到,走进矿大,这是人生新阶段的新起点,他会珍惜这个学习平台,不断充实自我、锻炼实践能力,不忘初心地去坚持,争取四年后无论是在学识技能上,还是在思想行为上,都能成为一个对自己、对家庭有交待,对学校、对社会有担当的合格矿大人。   百年底蕴,心向往之   来自河北沧州的陈奕呈,今年以616分(高出河北省提档线20分)的成绩进入化工学院机械类学习。他说,自己是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孩子,以蓝天白云为伴、以江河田野为家,对大自然有着别样的感情。矿大地处云龙湖畔,气候温和;校园内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他十分期待。   今年高考结束后,在高招会上,他重点去咨询了矿大的详细情况,当时恰逢矿大110周年校庆,他也了解到许多矿大的故事,这让他十分敬佩。填报志愿时,他也有着自己的考量。他说,他希望考出河北省,去到南方,矿大的区位让他看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他也相信,以自己的能力,来到矿大这个平台,能够有所作为,实现心中的理想。   学有所成,不负十年寒窗苦;今入矿大,朝暮四载明日星。骄傲的少年们,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相聚矿大,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定能长风破浪,大有所为,四年后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致力公益的“实践者”

    致力公益的“实践者”———记2019级新生机电学院朱禹琦   相知始于相遇,而相遇往往是成长的伏笔。我校2019级新生朱禹琦在实践中成长,投身公益、全面发展,用行动谱写前进的航歌。   投身公益,聚焦环保   新的开始意味着新的际遇。高一初进校时,朱禹琦选择了加入学校的“绿色校园行,爱心溢满家”环保公益社团,同学们亲切的称呼这个大集体为“绿爱”。正如社团名称一样,这个组织充满了爱。在老师的号召下,同学们会将旧衣物、旧书本以及闲置物品整理出来,由社团成员捐赠给山区的孩子们。朱禹琦还回忆说,有次大家与老师一同外出时注意到河道边人们野餐后留下的垃圾,经过后期策划,社团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每月两次的爱心清理活动,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通过三年的社团活动锻炼,朱禹琦从最开始的普通干事发展为社团的总负责人。高考结束后,朱禹琦策划并主办了社团每年的传统义卖,将同年毕业生捐献的旧课本、资料及习题册收集、分类,以二次销售或卖废纸的形式筹集资金。所得资金一些用于资助学校贫困生,其余部分则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儿童。今年,朱禹琦策划组织的义卖活动共筹集了五万余资金,并悉数捐出。除了以上活动,平日里朱禹琦还会作为志愿者和成员们一起去各个班级收集废纸、塑料瓶,为公益活动积攒力量。   朱禹琦表示,即使学业繁忙,自己也不曾放弃。朱禹琦的坚持有着他自己的理由,他已经把这样一份工作当作了日常,环保成了他热爱的一份事业。   勇于实践,全面发展   际遇往往是成长的伏笔,好的习惯往往能够使人全面发展。朱禹琦虽然成绩优秀,却不是个“书呆子”,他喜欢各种球类运动,还曾在班级中担任体委。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朱禹琦学会的也不仅仅是环保。剪辑视频、做推文、排版、运营微信公众号、管理人员、策划活动……朱禹琦不仅掌握了诸多技能,更是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朱禹琦说,他并不担心自己所做的这些“闲事”会影响自己的学业,父母也非常支持。也正因为有着这些经历,朱禹琦对于自我的理解才越发深刻。   面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朱禹琦表示学习为第一任务,受退伍军人身份的父亲的影响,自己也有入伍参军的意愿。   公益是出于内心的善意,成长是因为不断地进取。丰富的经历已让朱禹琦更加稳重,长路漫漫,未来可期。

  • 高出省控线153分的理科“小作家”

    高出省控线153分的理科“小作家”———记2019级新生计算机学院刘君龙   刘君龙,以高考分数超过省控线 153分的成绩考入中国矿业大学。虽为理科生,他对文学有着不可抑制的喜爱,曾获2019年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全国一等奖,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代表作文库》(2018年卷);获语文报杯第20届全国二等奖;“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认真博得好成绩   刘君龙是全面发展的学霸。在初三下学期时,刘君龙经过层层选拔早同级人半年被保送到高中创新班。在本该备战中考的半年里,刘君龙已经开始学习高中知识了。   高一学习轻而易举,高二学习如鱼得水。然而,没有人的青春是一帆风顺的。步入高三时,刘君龙遭到接二连三考试的打击,成绩曾一落千丈。焦虑彷徨过后,刘君龙用阅读为“伤痕累累”的自己疗伤。刘君龙常读林清玄的散文,阅读竹林七贤的故事,还会在古人笔下闲云野鹤的自在生活中放松自我。在众多高三党为考试焦头烂额、痛哭流涕时,刘君龙学会了随性自在、脚踏实地。用心整理每一道错题,记忆每一个知识点,慢慢地,刘君龙以更强大的姿态站了起来,成为高考的赢家之一。   妙手著得好文章   回忆起最初创作的动力,刘君龙笑着说是由于小时候语文老师的一次表扬,“在读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要求写100字的作文,而我写了足足600字。”于是刘君龙热爱文学的种子便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夸奖中深深埋下了。   时光推移,初心不改。即使是在压力重重的高中,刘君龙也坚持阅读,养成了写随笔的习惯。凭借深厚的语文素养,刘君龙在高中阶段当仁不让地担任语文课代表一职。   语文老师对刘君龙要求也十分严格。刘君龙参加第20届语文报杯时,曾多次交稿请语文老师帮忙修改,都被老师原样返回、要求重写。在许多次的“从头再来”之后,刘君龙的作品最终以新颖的观点和流畅的文笔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刘君龙坦言道:“我向往平凡的生活,但我想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去做一些不平凡的事。我一直努力着,为的是让将来的自己成为一个有权利去选择平凡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平凡选中的人。”

  • 兄弟同心 、姐妹协力,携手入矿大

    兄弟同心 、姐妹协力,携手入矿大———————记2019级新生刘治君、刘泳伶,孙厚金、孙厚鑫,庄天源、庄宇源   新生之中有一些身影,甚是相像,欢声笑语,形影不离。他们是新生中的双胞胎,他们也许性格相似,抑或迥然不同,但努力和缘分让他们携手走进矿大,互相扶持,互相勉励,共同开启新的人生旅途。   热爱动漫的“二次元”姐妹      她们是亲密无间的双胞胎姐妹,高考时两姐妹取得了非常接近的628分和632分。来自成都的双胞胎姐妹刘治君和刘泳伶携手进入电力学院。   两姐妹从外貌到性格都十分相像,还共同热爱着动漫和绘画,尤其是姐妹俩都擅长临摹。平日里,两人会一起追剧、一起讨论动漫中的人物、一起临摹她们喜爱的角色,形影不离,其乐融融。   两姐妹经常一起学习,刘治君说:“在家里,两个人的书桌是挨在一起的,谁遇见不会的问题就会问对方。”姐妹之间会共享资料,也会互相帮助,彼此监督。妹妹学生物有困难,姐姐会帮助妹妹复习,总结知识点;姐姐的化学不好,妹妹会把笔记借给姐姐。平常里两姐妹“合作共赢”,考试时却每次都会争个高下:竞争是姐妹俩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两姐妹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每次都能考进班级前十。   “高三时争分夺秒,卷子都是以肉眼可见速度增加。”提及过去为梦想奋斗的日子,刘泳伶回想道,“记忆深刻的就是每次比之前进步一点都会很开心。”经过深思熟虑后,两姐妹选择报考矿大电气类专业。“这都是缘分啊!”谈及此,姐妹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两姐妹说,远在家乡时就感受到了学姐学长们的热情和温暖,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期许。   痴迷于计算机的“网瘾”兄弟      8月25日,矿大校园里出现了两个安徽砀山小伙的身影:双胞胎兄弟孙厚金、孙厚鑫怀着对大学生活期待的心情一同踏入了矿大的大门。哥哥孙厚金以572分考入环境与测绘学院,弟弟孙厚鑫以585分考入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两兄弟个性截然不同。哥哥孙厚金大气稳重,弟弟孙厚鑫潇洒跳脱;曾经获得过长跑冠军的哥哥偏爱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渴望运动会上超越自我,而弟弟喜欢巍峨有力的颜筋柳骨,希望在书房中研习书法。   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计算机。而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热情与执着,来源于幼时接触到的父亲的笔记本电脑。注视着显示屏上精美的画面、欣赏恢弘的音效、感受紧张的节奏与氛围,哥俩一度被笔记本上运行的游戏所吸引。“我们俩从那时起就觉得计算机很有意思,后来自己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并越发对其着迷。”孙厚金回忆道。“高二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一次计算机知识考试,上了一段时间课、学习了一些办公软件,也是在那时候了解到了编程知识。”孙厚鑫补充道。   为了追寻心中计算机的梦想,哥哥孙厚鑫希望在将来可以通过转专业进入计算机学院学习计算机技术,专攻网络安全领域。弟弟孙厚金虽然遗憾地与第一志愿计算机类失之交臂,但也决定好好学习电子科技知识,参加学校的机器人队伍。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两兄弟相互扶持、相互比拼、相互勉励,共赴心中的理想殿堂。   专注于竞赛的理科学霸      双胞胎兄弟庄天源、庄宇源来自广东深圳,哥哥庄天源取得561分的成绩被计算机学院录取,弟弟庄宇源则以550分的成绩就读化工学院。   兄弟俩的长相和性格有很大差异。哥哥庄天源安静内向、不善言辞,弟弟庄宇源随和、健谈。虽然性格差异较大,但兄弟俩都是乒乓球高手。“我之前还是我们小区的乒乓球比赛冠军。”哥哥庄天源笑道。兄弟二人感情很好,“互怼”是他们的日常。“我哥就是特别懒,他在房间里时甚至会叫在客厅里的我过去帮他开灯。”谈到生活中的趣事,弟弟庄宇源笑着说道。   高中时,庄天源和庄宇源进入了不同的学校。但兄弟俩还是会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竞争。每次大型的考试,两兄弟都会展开较量,一争高下,一起寻找知识漏洞、钻研错题。在这样的相互监督下,庄天源和庄宇源以优异的成绩一起来到了矿大。   高中时期,兄弟二人就早已在竞赛方面崭露头角。庄天源曾获深圳市物理竞赛一等奖、化学竞赛三等奖,庄宇源曾获深圳市化学竞赛一等奖和广东省生物竞赛三等奖。而步入大学,庄宇源表示将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希望将来能够奋斗在化学的科研领域。两兄弟还坦言,选择专业时并没有刻意填报相同的志愿,缘分却让两兄弟在矿大的校园再次相遇。   初次远离家乡,面对陌生环境,他们并没有表现出不适和拘谨,而是展露出了少年眼中期待实现抱负的光芒。未来四年,庄天源和庄宇源兄弟将携手在矿大度过,砥砺前行,共同追逐未来的梦想。   长路漫漫,大学的生活充满挑战,也有惊喜等候在学子们成长的路口。愿三对携手走进矿大的双胞胎匪懈其心,上下求索。  

  • 骑行一千多公里入学报到

    骑行一千多公里入学报到———记2019级新生国际学院赵泽   在烈阳高照的八月,赵泽选择了骑行的方式一路南下来矿大报道。   这是赵泽第一次跨省骑行,从北京到徐州,8月18日晨出发,8月24日晚到达,七日走完一千多公里的路程,赵泽一路与毅力作伴。   不畏失败,重新出发   一千多公里的路程,是赵泽自己对心灵的追逐。   实际上,赵泽今年是二战高考。他坦言,自己的高中时代过得并不完美,高三一年都活在压抑中。回忆起那段时光,赵泽说,当时的自己无谓的想法太多,总在幻想着高考以后的日子,又刻意地强迫自己必须时刻学习,甚至放弃了所有的业余爱好,成绩没有起色,反而迎来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高考成绩自然并不如意。   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之后的他毅然选择了从头再来。复读的赵泽努力把一切思绪放下,告别了高三时的紧张和迷茫。打破了压力壁垒后的赵泽,经过再一年的进取之后,跨过“二次高考”的坎,来到了国际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高考结束的赵泽挥别了四年的高中生活,心中仍不平静。完成了高考目标的他,最终选择用一次骑行来唤醒自己。   长路漫漫,只愿前行   这是一次跨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六省市的骑行。   赵泽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人,为一路骑行去矿大,他做了一次骑行尝试,独自从乌兰察布市骑行至包头市。   三百多公里的旅程在他口中仅是一次短短的尝试。赵泽的父母担心他一路上的安全,本想开车伴行,但他拒绝了。他说,这是给他自己的一次考验。   赵泽通过网络结识了一位同样爱好骑行的朋友。朋友从秦皇岛出发,去往广州,两人相约在天津会合,相伴南行。赵泽坐火车先到北京,在北京做好骑行的准备之后,8月18日早晨,赵泽的矿大之行开始了。   一路骑行的赵泽既看到了大城市的繁华,也体验到小乡村的质朴美好。一路的见闻使他明白了自己前行的方向,赵泽的内心逐渐平静下来。烈日骄阳作伴,一路挥洒汗水,坚持与前进唱响了旅程的主旋律。   完成旅程的赵泽踌躇满志,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好了准备。他说自己从小就对机械很感兴趣,在未来的大学学习过程中想把儿时的喜好变成未来精通的技能。   人生路漫漫,一次长途骑行对于赵泽的人生来说也只是短短的一站,赵泽说:“自己会将目标放得更长远,把握好四年的大学生活,学一些硬本领。”

  • 尽己所能,挑战“高四”

    尽己所能,挑战“高四”———记2019级新生体育学院王凯   训练场上挥洒汗水、教室之中埋头苦读,经历了第一次高考的失利,王凯更能明白坚持与奋斗的意义。   作为体育生,“高四”时的王凯不只要提高文化课成绩,还要在体育方面取得突破。在一年的努力后能来到矿大是他最满意的结果。   毅然复读,挑战自我极限   王凯说自己高三时十分颓废。“每天的训练我只要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停下,不肯多练一点,文化课的作业更是很少按时完成。”那时的王凯每天只是在消磨时间,对自己的未来漠不关心。高考结束后他的成绩自然很不理想,只能勉强考上二本。看着曾经的同学考上了更好的学校,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   “我决定要复读一年。”时至今日,当这句话说出口时还能看见他眼里的坚毅。   刚刚开始复读时,对成绩的担忧使他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与紧张之中,无法沉下心来训练与学习。回想起那一段时光,他说:“多亏了我的体育老师李会超,是他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复读就要尽己所能,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学习上,他向全年级最努力的同学看齐,以他们为榜样来督促自己;体育训练上,为了挑战极限,王凯不断加大自己的训练强度,几次累倒在操场上。虽然高四很苦很累,但王凯却说:“复读让我相信了努力的价值,那是我最充实的一段时光。”   步入大学,直面新的挑战   在王凯看来,能来到矿大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但幸运与他自身的努力脱不开关系。经过复读这一年,王凯深刻知道压力就是自己前进的动力,他说:“进入矿大这样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我对自己的要求比‘高四’时更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挑战,才能使我更加优秀。”   谈到对大学的期待,王凯脱口而出:“我希望能遇到更多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学习我所没有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我全部的潜力。”在王凯的眼中,大学充满了机遇,也存在无数挑战。王凯对于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也希望能在大学里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现在的他并没有丝毫放松,未来他希望自己能更加努力,争取读研继续深造,不辜负自己高四这一年的付出,在人生的学习之路上一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