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中矿院的爱国荣光

期次:第1301期    作者:人文与艺术学院  袁嘉晟  校文博中心  李言言   查看:146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舍生忘死,向死而生。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诗。当时的中国矿业学院师生,也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爱国篇章。

1950年,从苏州迁返的焦作工学院刚奉命组建中国矿业学院,同时在天津、焦作两地办学。以“中国”为姓,以“矿业”为名,这所从创建时起颠沛流离、艰难办学的学校与新中国的工矿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经过旧中国历次学生爱国运动洗礼的矿院师生,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奉献的光荣传统。

从1950年10月下旬开始,中国矿业学院津、焦两地校区,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都成立了“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帝侵略会大学支会矿院分会”(后改称“抗美援朝委员会矿院分支会”),组织师生学习、讨论,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批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分清敌我,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广大师生积极参加反美游行和宣传活动,喊出了“一车煤抵一杆枪,坑口掌子是战场”煤炭行业特色的铿锵口号。

从美国归来的韩德馨老师在师生座谈会上揭露了美帝的真面目,激起了大家的爱国热情。“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共青团员之歌》响彻校园各个角落。

燃料工业部特派中国煤矿文工团到焦作矿区,指导和帮助矿院学生排练话剧、秧歌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街道、城乡进行宣传。采50的同学排演了活报剧,王泽春扮演的美国佬惟妙雄肖。1950年末,许世范提议大家组装一辆坦克车模型,沿街巡游做宣传,得到大家的响应,电50和机50的同学立即行动起来,很快便做好了命名为“中国矿业学院”号的坦克宣传车。大家穿着学校刚发的崭新黑棉制服,兰献宸手握从部队借来的汤姆森冲锋枪,站在塔台上参加了焦作全市大游行。

志愿军援朝作战的消息使矿院学子热血沸腾,他们踊跃报名参军,决然投笔从戎。采49的姜汉信等同学以指血写成申请书,彰显爱国豪情。当时有通知说为煤矿服务的各专业学生不选送参军,但1950年冬,仍有吴自然、郭济生两名焦作校区的学生经批准光荣地参加海军的军干校,最终学校先后有近二十名学生参军或参加军干校。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未能如愿,但在此过程中却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洗礼成为当时很多矿院学子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们的人生观由原来的读书养家糊口,转变为爱国奉献、读书报国。

随后,津、焦两地师生还纷纷给志愿军前线指战员和伤病员写慰问信、搞募捐活动、寄送慰劳品,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慰问与崇敬。1951年,两地师生还按基层单位分别订立了“爱国公约”,教师表示要好好教书,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职工表示要做好本职工作,将爱国热情落实到各自的行动中。

1951年,党中央将10月25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今天,缅怀先烈,致敬先贤,回忆历史,树立信心。自今日起,让我们用“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为内涵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自己,秉持初心,坚定信念,勇担“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文与艺术学院 袁嘉晟 校文博中心 李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