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深耕细作 在科研和育人岗位上行健致远

——我校2021-2022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智能优化与控制团队

期次:第1284期    作者:石亮灿  刘玥呈  韩文轩   查看:207


近五年,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智能优化与控制团队获得省部级和国家一级行业学会科技奖励3项,发表IEEE汇刊、ACM汇刊等国际权威期刊论文35篇,获得发明专利22项,成绩斐然。

早在2003年,团队就开始从事智能优化与控制研究,依托承担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团队成员确定了各自的主攻方向。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凝心聚力,在智能优化与控制研究的路上行健致远。

聚焦行业特色,服务国家需求

我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布局具有明显的煤炭行业特色。团队基于行业特色,在矿山智能优化领域深耕细作,并在矿井掘进过程智能控制、矿山综合能源系统运行智能优化,以及矿山职业疾病智能筛查等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普遍认可的研究成果。

团队负责人巩敦卫教授认为,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都需要优先考虑国家的实际需求。在他的带领下,智能优化与控制团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

美国的高科技垄断,使得我国的产品供应链发生变更。供应链变更导致基于新供应链的系统需要重新调试,与之对应的软件也不再适用。如何将供应链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智能优化与控制团队聚焦国家需求,在关键通信软件的集成测试方面,提出了进化优化和机器学习融合的测试方法,大大提高了复杂软件测试的效率,此成果也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团队成员的不断增多,不同成员的研究方向也不尽相同,因而团队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与融合特点。

团队每周都会召开多次学术交流会,使从事不同方向研究的师生能够充分互相交流;团队与国内外同行之间交流频繁,除在重要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外,还经常邀请国际知名专家给团队作报告,使得团队的教师和研究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前沿热点问题与成果。

肩担社会责任,造福大众生活

除了潜心科研、教书育人之外,团队成员都深刻理解自己和新一代专业人才肩负的社会责任。

“智能优化能为我们做些什么?”为了让普通人也了解和认识智能优化,巩敦卫教授走进徐州市泉山区三环南路南山有集社区进行科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团队研究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介绍给大家。

参加科普的人员来自社会的不同方面,有家庭主妇、中小学生,也有高校教师,还有政府和企业工作人员等。为了让听众容易理解智能优化这一人工智能重要分支,巩敦卫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讲课素材,为大家直观讲授形形色色的优化问题:电梯调度、资产配置、服装搭配……优化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迫切需要具有“稳、快、准”性能的智能优化求解方法。

团队研究面向实际需求,也体现在矿山职业疾病早期智能筛查上。通过智能筛查,医生能精准诊断矿井生产人员是否罹患一期尘肺病,从而尽早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减轻患者的病痛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

师生情谊厚且坚,桃李不言自成蹊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是第一位的,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孙晓燕教授温暖而坚定地说。教书育人是这个团队的首要任务。

团队教师做科研时有多么精益求精,对待学生时就有多么关怀备至:节假日时,团队会为在校学生送去月饼,与学生共度佳节;疫情封控期间,张勇教授与相关部门紧急沟通,陪伴急诊学生就医买药;研究生毕业季,郭一楠教授会耐心答疑解惑,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一次次、一年年,当一群好学的灵魂遇到一群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时,所有优秀成果的取得都顺理成章。近三年来,团队指导的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3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然而,当回忆起与学生们交往的点点滴滴,孙晓燕教授最感动的是:每逢团队教师的生日,学生们都会送上暖心的祝福,为老师们庆生。

智能优化与控制团队聚焦国家需求,坚持“小分工、大合作”的管理模式,秉持精心教学、潜心育人、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攀登科学高峰!

                               (韩文轩 刘玥呈 石亮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