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探索居家养老的矿大模式

——离退休工作处开展养老服务工作纪实

期次:第1268期    作者:宋丹丹 刘尧   查看:119


多年来,校党委十分重视老龄工作,关爱老同志,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不断探索养老服务的有效手段。

日前,记者从我校 2021年重阳节集体祝寿会上获悉,我校离退休工作处牵头探索构建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初见成效。矿大的居家养老有哪些服务?形成了哪些特色?重阳节后,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采访,探究居家养老的矿大模式。

目前,我校离退休老同志总数为1822人,其中,80岁以上的579人,占比32%,离退休专职工作队伍为 10人,这就是学校离退休工作的基本面。离退休工作处处长蔡晓星介绍说,“压力就是动力。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地探索居家养老试点,积累了不少经验,一些举措也获得了老同志们的认可。”

社会资源来助力

为老服务只有实现按需供应,才算把服务做到老人心坎里。

蔡晓星介绍,“学校离退休人员总数逐年递增,老同志已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离退休人员需求多样化、差异性比较明显。”老同志数量多、年龄跨度大、个体差异大,按需服务光靠离退休工作处的几个人,肯定不行。怎么办?

2018年,学校将居家养老工作列入了年度重点工作,学校党政一把手作出重要批示,分管校领导指导督办。蔡晓星介绍,“我们摒弃‘躲、怕、等’的心态,围绕校党委交给的任务和老同志的期盼,坚持问题导向,认真研究政策,在引进社会养老资源上下功夫。”离退休工作处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开展居家养老工作调研,稳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8年底,学校建立“为老服务中心”,引进三家养老服务机构入驻中心。2019年年初,离退休工作处抓住徐州市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城市的契机,积极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当年7月,对校“为老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成立了“文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为依托,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成为学校自有养老资源的有力补充,在为老同志提供方便、快捷、多元化的温馨服务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老同志的需求,服务人员在约定时间上门服务,既能提供擦玻璃、打扫卫生、家居除尘等助洁服务,也能为身体不适的老同志提供中药泡脚、膝盖按摩、理疗等健康服务以及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据统计,居家服务中心的进驻企业已为符合条件的老同志免费提供上门助洁、康复辅助、适老化改造等居家服务300余人次。“学校引进的这些服务,很实用、很贴心!”中心的老主顾、今年已经85岁的张国良老教授欣慰地告诉记者。

在京西一楼,综合办公室积极联系社会服务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年轻人眼中的小事,对老人而言就是大事,”综合办主任马英虎告诉记者,为了满足这部分老人的需求,办公室将理发师、修脚师请进楼,为老人们提供上门服务。

家庭医生护健康

对退休老同志而言,保持健康是安享晚年的最基本需求,也是过好新生活的基本前提。为老同志做好健康保障服务,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第一要务。

2019年,离退休工作处与徐州市卫健委、隶属于徐州市中心医院的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沟通数十次,在离退休活动中心B103办公室成立了家庭医生工作室,这是省内唯一设在高校内的星级家庭医生工作室。

这支由6人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每周为老同志提供血糖、血压、心电图、骨密度等基础检查,还对每一位建档的老同志提供随访、回访以及线上咨询服务。针对老同志反馈的高频问题,家庭医生工作室会不定期地邀请心肺功能专家、心血管疾病专家、骨科专家等到现场为老人们答疑解惑。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家庭医生工作室门前排起了长队,前来寻医问诊的老同志正接受一周一次的义诊服务。“阿姨,给您量好了,餐后8.4,”一位护士正在给一位老同志测量血糖,亲昵的话语让现场暖意融融。三楼的老年大学教室里,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周婷婷正在作题为“高血压的相关合并症与应对方法”的讲座。“以前去医院要挂号、排队,身体吃不消。现在足不出校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真是特别好!”刚刚听完讲座的任晓东老师开心地向记者说。医疗团队的秘书公梦雪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工作室驻点设在离退休活动中心,正好符合“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的居家养老标准。

汤文燕医生是这支医疗团队的核心人物。她的微信里专门为矿大离退休老同志创建的群就有好几个。她给记者看微信时,一个177人的“体检群”里,几位老同志的咨询信息还在不断发来。“经常通过微信和我沟通的大概有二三十个人,我也会尽最大努力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

截至目前,家庭医生工作室已为我校老同志提供服务2200余人次。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江海宁介绍:“今年,根据老同志的需求,工作室增设了心肺康复工作站。我们将继续争取把更多更好的社会医疗资源引进来为老同志们服务。”

文化养老提品质

文化养老是相对于传统的待遇养老、物质养老提出的一种新的养老理念。新的理念,就是新的工作方向。离退休工作处积极筹划组织,办好老年大学,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老同志的文化生活品质。

10月26日上午,文昌校区运动场上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中国矿业大学离退休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的老同志聚精会神地夹着玻璃球,有的老同志信心满满地拍着篮球,有的老同志轻松潇洒地投掷沙包入篮,有的老同志淡定自如地手握羽毛球拍绕过障碍前进……现场加油声、喝彩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融洽而热烈,也将老同志们不服输、不服老、积极向上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校老年体协会长刘圣汉说,“参加趣味运动会既活动了筋骨又开动了脑筋,既走出了家门锻炼身体又与老友相聚增加了感情。”

“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一个软件,一串密码”,一节操作简单的声乐课就开始了!疫情期间,离退休工作处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的线上“声乐云课堂”吸引了60余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老师通过视频教授乐理知识,学生通过视频在线练习、上传作业、交流学习心得。在疫情防控常态下,为老同志们搭建网上学习平台,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十月的北京,在京西一楼活动中心进门处的墙梁上,老同志书写的“仙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大字赫然入目,长廊两旁的墙上挂满了各类活动照片、书画作品。其中一间活动室,马英虎正在组织七八位老阿姨排练健身操。“别看我们这里的老人不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有书法组、剪纸组、摄影组、合唱组……”京西一楼党总支书记84岁的魏福堂讲起京西一楼的文娱活动如数家珍。他翻阅着厚厚的《马兰花文集》介绍道:“这是去年疫情期间为了让大家‘宅’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老同志自己写作、自己排版的。取名‘马兰花’就是因为它生命力极强,鼓励大家要有战胜疫情的信心!”

邻里互助暖人心

矿大离退休老同志整体素质高,离退休工作处注重引导和支持党员、热心老同志发挥作用,让邻里互助成为矿大居家养老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文昌校区,有一支由33名老同志组成的楼组长队伍。他们尽职尽责、乐于奉献、服务居民,在宣传政策法规、掌握楼院信息、邻里互帮互助、配合离退休工作处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老同志在文昌校区家属院居住多年,曾经的同事、邻居在日常相处中也已经渐渐处成了“家人”。2018年年初,一位孤寡老同志在家中突然摔倒,几位邻居立刻通知离退休工作处,齐心协力把她送到了医院救治。住院期间,几位邻居轮流排班,陪同聊天,让那位孤寡老同志切实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亲人”的温暖。

在京西一楼,活跃着一支由15位平均年龄在79岁的老同志组成的“爱心服务小组”。只要楼里谁家有困难,小组成员就会想方设法提供帮助。2020年春节刚过,京西一楼一位老教授因病去世。老教授的子女已定居国外,老伴早已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只有一个保姆跟着照顾。老人临终时还在为老伴的生活发愁。小组知道了这件事,主动承担起了定期上门探望、陪护他老伴的任务。每次由小组两位老同志结伴前往,了解老人近况和困难,和老人聊天解闷。

帮助照顾家庭困难老同志、陪同就医、帮助做家务、买菜、取快递……事无巨细,不计报酬,爱心服务小组的老人们就是在一次次无私帮扶中传递着爱心、温暖着邻里。爱心小组骨干84岁的谭得健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给了我们很多关心,我们老同志自己也要行动起来。我们现在不断有新的想法,争取让更多年轻一些的老同志加入到爱心服务中来,让整个京西一楼的老人们有更多幸福感。”

此外,京西一楼党总支的几位老党员还自掏腰包购置扶手、把手等,主动上门来到有需要的老同志家里提供安装服务。“我自己家里的厕所旁边、浴室墙上都安装了扶手,洗澡、方便的时候确实方便、安全多了。作为一名老党员,不能只想着自己,得想办法让大家都方便起来。”发起此事的党总支书记魏福堂说道。

做好养老服务永远在路上。副校长赵建岭表示,“离退休老同志们为了党的教育事业,为了学校发展付出了青春和汗水,作出了巨大贡献,让他们离退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是我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增强精准服务意识,用心用情地为老同志服好务,把该落实的政策待遇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把党的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心坎上,要在全校营造‘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氛围和校园风气,让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矿大校园发扬光大。”

据悉,离退休工作处还构建智能管理平台,推进离退休工作基本信息数字化,实现信息数据分类统计,同时延伸系统功能,构建移动信息终端,专属于老同志的“微信小程序”已经上线。通过搭建信息平台,老同志可以足不出户及时了解学校最新工作动态,查阅自己的信息、工资、离退休工作状态等,实现“键对键”与“面对面”、“线上”交流与“线下”服务的有机结合。(宋丹丹 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