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同龄人

期次:第1233期    作者:新媒体中心   查看:311

 

 

 

 


  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祖国息息相关。在矿大,出生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的退休教职工有32位,国家七十年风风雨雨,都刻印在他们岁月时光里。

              张惠玲:“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我很幸运”张惠玲,1949年4月出生于北京。她当过知青插过队,做过中学老师、小学老师,和祖国一起风雨同行了七十年。
  从小在北京城长大的她,幼时便经常参加合唱团、舞蹈队等,还曾作为青少年的优秀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爱国、爱党、奉献的精神,从小便根植在她的心灵中。
  1966年,为响应国家号召,初中毕业的张惠玲去了内蒙,选择投身边疆建设事业。难忘的知青岁月里,陌生的农村环境对她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张惠玲并没有被打倒,主动向贫下中农学习经验,种过粮食,放过羊,磨过面……逐渐熟悉了各种劳动。
  1972年,生产队推荐张惠玲去满洲里上师范学校。她克服了低温严寒等困难,坚持勤奋学习,利用晚上时间旁听其他人高考补习的课程,掌握了很多知识经验和教学方法,也为她后来从事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毕业后,张惠玲被分配到扎赉诺尔矿务局第三中学教授语文。1982年,张惠玲来到徐州,辗转进入矿大附属小学工作,直至退休。
  张惠玲坚持启发式、引导式、体验式教学,和学生心连心,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偶然遇见的家长热情招呼,已经工作多年的学生发来的问候,同事和领导的称赞……这些都是对她最好的肯定。
  2018年暑假,时隔38年,她和扎赉诺尔矿务局第三中学学生在满洲里相聚。一下火车,“38年的期盼,欢迎张老师回家”鲜红的条幅映入眼帘。忆及当年,有的学生说,“老师,我想抱抱您,是您改变了我的命运”,有的学生讲起当年淘气时张老师找他谈心仍然激动得泛起泪光……这让她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让她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是心灵的工程师,“有的时候,一句话,一个动作,都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爱心”,回顾34年的教学生涯,张惠玲表示,“能够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我很幸运”,“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黄嘉兴:“人生本身就是奋斗”
  黄嘉兴,1949年10月出生于重庆。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在机械厂里长大,从小耳濡目染,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由此结下了与机械的不解之缘。
  黄嘉兴年轻时在机械厂从事机械设计、热处理等工作,还当过钳工、铆焊工等。1972年,他由重庆矿山机械厂推荐进入四川矿业学院机械系设计专业学习,1975年毕业留校工作,从此,开启了在矿大的教学科研生涯。2009年,退休于矿大机电学院。
  谈及成长的经历,他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身为家庭长子,他从小就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独自买煤球、做饭,帮助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由此锻炼了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他坦言,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真的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也“很知足、很努力、很自豪”。年少的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知识的渴望极其强烈。他曾是新华书店的常客,对科技前沿、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学、医学等领域的书籍都有涉猎,知识面比较广,直至现在,他仍然保持学习的姿态,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关注学科前沿,坚持给学生授课,指导青年老师开展教学和科研。
  “学习要用心、做人要正心、工作要有责任心”,这是黄嘉兴的人生经验。用心,就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正心,就是做人做事要心态端正;责任心,就是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他时常把自己的成长经历讲给青年学生听,“你们现在不是坐享其成,你们还有很多事要做”,鼓励青年学生心中要有梦想、做事要有担当,要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对于自己,他表示“人生本身就是奋斗”,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学习,“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
  作为一名在矿大学习工作四十余年的教师,黄嘉兴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个矿大人把学校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矿大一定能发展得越来越好!王雨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已融化在我的血液中!”
  

             王雨辰,1949年6月出生在天津一个铁路工人家庭。1965年9月,在天津铁路一中初中毕业的他,作为支边青年来到生产建设兵团。1973年6月,被推荐参加大学入学考试,后进入四川矿业学院地质系矿山测量专业学习。1977年1月毕业留校工作,2009年12月退休。
  忆起童年时代,王雨辰深情地说,“是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的”,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家国情怀从小便根植在他的心中。而中学时期开展的“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更是让他下定决心“做像雷锋那样的人”。
  1965年9月,他和同班几个同学,一颗红心,一种准备,怀着满腔青春热血义无反顾地踏上开往边疆的列车,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十一师七团六连的一名军垦战士。
  1973年,王雨辰被推荐参加高考。那时候复习资料极度匮乏,同时他还承担繁忙的卫生员工作,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文化考查,24岁的他极其幸运地收到了四川矿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经过 3年半的学习,1977年 1月,王雨辰毕业留校,在矿山测量教研室任教。1983年开始,先后担任副科长、科长、测物系行政副主任、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处长、党总支书记、正处级调研员、百年校庆筹备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等。
  无论在任何时期,王雨辰都是服从国家需要,服从学校需要,服从组织调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来不怕吃苦受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他坦言,也曾因为工作疏忽了家庭,尤其是在离退休处工作时,父亲重病去世没来得及送最后一程,这也成为他心里永远的痛。
  尽管王雨辰已退休近10年,但他还在担任离退休党工委副书记,“一直没有离开为老同志服务的岗位”。老同志有需要还会想到他,只需一个电话,他仍然第一时间跑去帮忙,热心给老同志排忧解难,而这些全都是义务的。
  “因为我和共和国同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学雷锋做好事,已融化在我的血液中!”

 

             翟传玺:“我愿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切”翟传玺,1949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砀山。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和共和国风雨同行了70年。
  1969年他应征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保卫首都北京的光荣战士。在部队里,他得到锻炼成长,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伍第三年,他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年后,他被提干,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努力为部队建设作贡献,为祖国站好岗。
  回忆近16年的军旅生活,他直言“感到特别幸运和自豪”。1969年,他作为国徽方阵的一员,参加了国庆20周年的大阅兵。至今回想起来,他仍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站在国徽方阵的第一排,接受了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他自豪地说,“这是我一生最骄傲的事”。16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从一个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时光的打磨让他更为坚毅和挺拔,也让他养成了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
  1984年3月他转业到中国矿业学院,开始了在人事处的工作,后来调任到管理学院办公室从事行政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任务。2010年2月,正式光荣退休。退休后,他还担任管理学院退休党支部的支部书记一职,带领退休党员教师学习党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继续为大家服务。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翟传玺跟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而成长。他说,“党和国家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成长的条件,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就没有我们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他满怀感恩地说,“我愿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一切!祖国的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未来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奋斗。”
  翟传玺亲眼见证了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他表示,“我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祖国的哺育,为祖国强大骄傲,为祖国强大自豪!”